北理工法学院成功举办第四届校内外联合培养机制暨师生见面会

  为加强“研究生校内外导师联动机制”的开展,切实发挥校外导师对研究生的实践指导,北理工法学院于2016年11月11日在中关村校区模拟法庭召开了“第四届法学院校内外联合培养机制暨师生见面会”。来自最高人民检察院、中国法学会、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国防科工局、国家知识产权局、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海淀区人民法院、房山区人民法院、朝阳区人民法院、多家律师事务所等单位的法律硕士校外兼职导师以及法学院法律硕士校内导师出席,全体2015级和2016级法律硕士研究生参加了此次会议。

  

  首先,副院长郭德忠主持并代表学院致欢迎辞,介绍与会嘉宾,并感谢校外导师无私承担起培养人才、提携后辈的奉献精神,向他们百忙之中莅临出席聘任仪式并现场为北理法科学子授业解惑表示敬意。指出 “研究生校内外导师联动培养机制”是我院立足法律硕士特点施行的特色培养模式,通过半年或一年的实习可以极大解决理论与实践转换中的应用盲点。今后我院会在此基础上,通过请校外导师开授课程、讲座、校内外师生合作研究以及编写法律硕士教学案例等形式,继续加强与各校外导师以及所在单位的深度合作。

  

  接着,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审判三庭杜长辉庭长代表实习单位,以“朴素”为主题高度赞扬并感谢我院学生三个月来的实习工作,也代表北京知产法院希望基于“志愿服务”的模式进一步与我校开展多批次、多层次的深度合作。海淀区人民法院教育培养处葛玲处长也在肯定我院工作的同时,代表海淀法院表明基于我院历届实习生的优异表现,将会一如既往支持并优先安排我院实习工作的愿景,并提出了未来实习工作中“法官助理身份”、“法律思维训练”、“法律职业精神养成”、“参与课题研究”和“中小学法制校长助理”等要点。我院学生代表王倩玫代表在海淀法院实习学生对自己实习经历进行了总结,提出从细微的小事做起、从踏实的态度做起,通过与法官建立良好互动进而提升实习效果的实习建议。我院优秀实习生代表赵乾坤同学,通过真情实感地阐述自己在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实习的心路历程,向2016级“准实习生”们提出继续保持“朴素”的实习态度,发挥自主能动性以及能动总结方法论等宝贵建议。

  

  最后,法学院院长李寿平为新聘校外导师颁发聘书,并就法律硕士实习工作和校内外双导师制进行总结发言。2016年春季实习工作,突破性地首次与律师事务所建立实习合作,从实习质量和培养目标来看成果显著。实习工作是法律硕士培养中意义重大的课程,虽然之前从实习安全角度考量一直仅限法院、检察院的范畴,但与时俱进随着法律服务的普及和发展,律师事务所和企业也必然将成为法律服务多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之后的实习工作将会在保障学生实习安全的基础上,继续深化和落实不同维度的多样化实习工作,为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建立贡献力量。他同时希望校外导师更进一步地参与法律硕士的培养,在论文选题、写作、开题、预答辩、答辩等诸环节给予所带学生悉心指导。

  

  会议结束后,校外导师与所指导的学生及其校内导师互换联系方式,进行了深度交流,为进一步进行法律硕士的指导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至此,本次见面会顺利落下帷幕。

  此次大会不仅通过会议的方式总结了2016年春季实习工作,而且以典型的力量带动同学们求知和实习的学习热情,更为校内外导师及其指导学生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平台。法学院也将会继续深入做好研究生实习工作的安排和部署,深化教学培养的改革,为国家和社会输送更多学术强、业务精、能力优的栋梁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