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特写】学生社区,明德书生的家

  “明德书院设立自管会,是一种很好的设想和实践,有利于营造一种大家庭的氛围。让同学们先对宿舍‘小家’有归属感,而后进一步对书院‘大家’有归属感。值得一提的是‘有求必应屋’,很好地体现了书院的人文关怀,加强了同学间的深切关注与关心。”明礼营孙培鑫谈自己对学生社区感受时这样说。

  在学校推进本科生大类培养、大类管理改革工作,不断完善书院制育人模式背景下,明德书院以学生居住宿舍为单位,组建了学生自管委员会。学生自管委员会以宿舍相邻相近为原则,设置了6个女生营,2个男生营,分别为明仁营、明孝营、明悌营、明忠营、明信营、明礼营、明义营、明廉营;以实现功能划分,组建了文化部和生活部,负责社区文化活动的开展的和服务工作。

  自成立以来,学生自管委员会努力将学生社区打造成学生未来社会生活的“预演场”,通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实现文化育人、服务育人目的。经过半年多的探索与实践,明德书院学生自管委员会通过不断凝练管理服务理念,开展了“学习在我家”“博物馆奇妙日”“社区读书沙龙”等特色活动,形成了“微信互助答疑”“有求必应屋”等品牌互助工作,营造了温馨和谐的学习生活社区,筑就“家”文化氛围的形成。

自我管理,当家作主

  “我几乎每天都听舍友练习发音,很感兴趣,所以跟着舍友学了不少。”明廉营428宿舍,住着社会科学试验班、德语、西班牙语3个专业的4位学生,在这样一间小小的宿舍里天天进行着不同专业之间的深度交流。这样的宿舍在书院学生社区非常多见。不同专业学生交叉住宿,分享学习生活收获,共享学习生活资源,思想碰撞更活跃,交流辩论更理性。此外,以营为单位学生自主开展了集体自习、考前串讲等多项学习活动。“学习在我家”,让学习常驻我家的观念深入学生。

  “我们营选择了军事博物馆,中央展厅中陈列着气势恢宏的军事装备,让我深深地爱上了这里。现代化的军事作战装备流露出中华民族奋发向上、改革创新的精神,我深感自豪和骄傲。”明信营杨赐参观后如是说。学生自管委员会文化部以社区营为单位,组织了“博物馆奇妙日”实践参观活动,由各个营选定博物馆,在朋辈导师带领下分头组织参观了国家典籍博物馆、国家博物馆、军事博物馆以及校史馆等。学生通过参观学习博物馆的自然和人文展览,增长了知识见识,开阔视野,提高综合素质。

  “你应该再看一遍,认真、仔细、慢慢地看一遍。”沉浸在宿舍读书沙龙中,明孝营学生邱琳的脑海中充满了美好的阅读体验。为了让读书成为大学生成长的加油站,在乐享中传递知识的力量,由自管会文化部牵头,引导学生们结成“左邻右舍”小组,6至8人一组,根据书院的《推荐书目目录》选择阅读书籍,并在宿舍内开展读书分享沙龙。截至目前,已经成立了10余个读书小组,开展沙龙15次。

  在书院学生社区化建设中,明德书院突破以专业班级为主要教育管理和信息传导的模式,建设了以学生社区的宿舍区划分管理职责,有效指导学生正确开展自我管理,推动学生自管委员会健康成长,创建幸福感饱满的学生社区环境。

自我服务,共建家园

  “我有急用的复习资料要装订,但是没有订书器,就想到了‘有求必应屋’。在那里,我得到了同学们热情的帮助,深深地感受到了书院大家庭的温暖。”明忠营吕奕然接受了“有求必应屋”帮助后表达了自己的感谢之情。

  有求必应屋,源于系列小说《哈利·波特》中的一个房间,是人们在迫切需要时可以满足他们的房间。学生自治管理委员会生活部组织开展了“有求必应屋”社区互助活动。“有求必应屋”的经营权由各个宿舍自主申报,生活部统一协调安排,每间宿舍经营期为1至2周,男女生宿舍各设置1间。在正常教学周内的22:00-23:30时间段内,如果学生出现必要物资短缺,学生都可以前往“有求必应屋”领取。应急物资的供给由书院统一负责。截至目前,共有12间宿舍挂牌经营“有求必应屋”,给予了62人次应急服务。

  “通过在微信群里提问,得到了很多同学细心地解答,更好地解决了我们学习生活中的小问题,这令我感触甚深。同学间的互相帮助,让家的温馨氛围越来越浓厚。”明廉营杨殿琛积极参与微信互助答疑工作。自管会生活部自2018年11月起,在书院学生微信群里发起了“超能互助答疑军团”的招募,号召同学们在微信群里互帮互助,彼此解答学习、生活上的问题和困难,共累计491次。

  “在承担‘有求必应屋’期间,我们宿舍帮助了很多同学,‘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感谢社区能给我们为同学服务的机会,承担这份职责。同时,也希望大家遇到难处都能得到帮助,在学生社区感到家里一般的温暖。”明悌营赵婉彤所在的疏桐园D319房间参与经营了“有求必应屋”。在社区内部开展学生的自我服务,弘扬了互助奉献精神,提升了学生的劳动创造能力,让学生收获助人为乐的幸福感,提高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问题和困难的效率,增进同学间的感情。

  在学校建设书院制大背景下,明德书院学生社区“家”文化在努力成为温暖港湾的同时,依托学生自治委员会,着力推进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平台的建设。通过营造自我约束、互帮互助的社区文化氛围,引导学生自觉向“胸怀壮志、明德精工、创新包容、时代担当”的领军领导人才成长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