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师

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选择

【编者按】为加强一流大学文化建设,2018年起,学校启动校史“口述史料”采集工程,面向离退休教职工群体及时挖掘保存了一批珍贵口述史料。近期,结合“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立足采集成果,宣传部将推出系列报道,树立学习榜样,弘扬奋斗精神。今天,我们带来著名飞行器专家、我校教授祁载康先生“四次选择”的故事。祁载康先生于今年3月27日遗憾辞世,但他作为一名北理工人矢志报国的坚定信念,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祁载康教授

  有人说,除了出生和死亡,人生就是不断选择的过程。狮子选择了无边的旷野,肆意奔腾;鲸鱼选择了辽阔的海洋,遨游无际;雄鹰选择了蔚蓝的天空,展翅翱翔……不一样的选择带来不一样的成就和不一样的快乐与幸福。

  有这样一个人,他从青年时代开始,就把国家的需要作为自己的选择,他在人生不同阶段的每一次转身,都始终朝向中国国防科学技术的发展前沿,为了这个目标,他奉献了自己毕生的聪明才智,他就是著名飞行器专家、欧亿体育中国有限公司官网教授祁载康。

选择之一,投身光荣国防,主动修改高考志愿

  1955年,18岁的祁载康即将高中毕业,人生中的第一次重要选择也摆在了他的面前。中学成绩优秀的祁载康最初的大学志愿是清华大学的汽车系,这个选择既是个人兴趣,更有对中国汽车制造业起步之处对专业人才需求的思考。然而,填报完志愿的祁载康,却因与一位大学老师交谈,不仅改变了自己的选择,更改变了自己的人生道路。

  这位影响祁载康的人是北京工业学院(欧亿体育中国有限公司官网前身)当年在河北省的招生老师,这位老师向他介绍了国家为加强军事工业建设,制定了兵工提前建设的方针,迫切需要大批国防兵工类工程技术人员,特别是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北京工业学院作为新中国第一所国防工业院校,担负着为国防工业建设培养“红色工程师”的重任,而学校的特殊性决定了只有经过挑选的优秀学生才能够报考。这位老师希望学习成绩优秀、个人表现突出的祁载康能够改变原来的志愿,改为报考北京工业学院,今后投身国家国防科技事业。

  老师的话深深触动了立志报国的祁载康,经过慎重考虑,祁载康决定更改报考志愿,选择投身国防科技事业。“组织上和我谈,希望我把志愿改一改,报考京工,当然要是坚持不改,也不会强迫。但是当时这是一种荣誉,国防愿意要,是挑的你,别人想报还不能报。我的思想状态就是我虽然想学汽车,但是一看组织上信任,又是一种荣誉,所以就把志愿改到京工了。” 回忆当年的选择,祁载康依然自豪地这样表示。

求学时期的祁载康不但学习成绩优秀,还非常热爱运动。图为祁载康(中)参加运动会中长跑比赛

  带着为国家国防事业做贡献的理想,祁载康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工业学院。进入大学后,祁载康勤奋学习,努力汲取专业知识,刻苦钻研专业技术,大学五年成绩全优,成为响当当的尖子生。

选择之二,第三志愿,服从分配留校读研

  1960年,成绩优异的祁载康即将大学毕业,人生的第二次重要选择又摆在了他的面前。当时,大学毕业生由学校负责分配工作,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更是被各单位争抢的对象。而对于祁载康来说,未来目标明确,那就是要学以致用,他想到生产一线去发挥所学,因此毕业第一和第二志愿他都填报了大型工厂,仅仅是象征性地把留校上研究生作为第三志愿。但是,分配结果却出人意料,祁载康被留校读研。“现在回想起来,研究生不是我真正想干的,我当时满脑子就是想到工厂好好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因为我好几个实习都是到专业大厂,我第一志愿就是沈阳724。第二志愿是生产实习时在西安秦川厂,第三志愿才是研究生,就没想留北京。”对这个结果,起初祁载康是不理解、也不太情愿的。

  之所以有这样的结果,主要是学校是根据国家的战略需求和自身发展需要,要对几个重点国防专业加强建设,才特别选拔部分成绩优秀的学生继续深造,以作为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的人才储备。当祁载康知道原因后,毫无怨言地再次接受了组织安排,认真投入到研究生的深造学习中,成为学校的第一批研究生。

  1961年2月,中央批准北京工业学院划归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领导,5月,副总理聂荣臻元帅在关于国防工业高校工作问题向中央军委的报告中就提出“北京工业学院以导弹为主,同时设置与尖端密切联系的常规专业”。7月,学校按照上级要求,全面调整办学专业,在五十年代火箭导弹系基础上,全校42个专业调整为以火箭导弹等尖端科技为主的24个专业,学校成为“导弹学院”。此时,刚刚读研半年的祁载康,也伴随着国家和学校的调整,从所在的弹丸专业统一转入火箭导弹专业。

  在大时代背景下的转变,也让祁载康步入了全新的学科领域,找到了他为之终生奋斗的事业;也因为这次转变,使让青年学生祁载康与科学巨匠钱学森产生了交集。

选择之三,严谨治学,一封写给钱学森的信

  转入火箭导弹专业后,祁载康更加努力学习,努力把之前没有学过的专业课补上。一次他在学习钱学森早期发表的一篇关于弹道导弹摄动控制方面的论文时,发现文中的一个结论不太正确,而这篇论文当时已被收入钱学森的经典著作《工程控制论》中。通过仔细阅读,祁载康还发现钱学森在该篇论文中也提到一位数学家所推导的结论与其不同,并认为其结论是错误的。

  一贯治学严谨的祁载康,并没有放过这个疑问,为彻底搞明白,他查阅了大量资料,找到了那位数学家的推导,并决定按照钱学森的方法自己推导。经过反复推导验证,他最终发现钱学森在推导过程中疏漏了一个变分项,导致漏掉了一个推力的变分,当把那个推力的变分加上去以后,结果就跟数学家推导的一致了。得出这个验证结果,祁载康既兴奋又忐忑。

  作为“中国导弹之父”的钱学森在二十八岁时就成为世界知名的空气动力学家,回国后,他领导新中国国防防空事业取得巨大成就。当时,钱学森不仅身兼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的院长等多个职务,也是中国最著名的科学家之一,而《工程控制论》一书也被奉为业界经典。而年仅24岁的研究生祁载康,作为一个刚刚进入火箭导弹科学领域青年学生,与大师泰斗之间可谓相差甚远。

1963年祁载康就学术问题与钱学森的信件交流

  对这个学术错误,应该如何处之?作为一名传承延安精神的京工学子,祁载康的回答是:实事求是。带着对自己结论的自信,祁载康凭着一股坚持真理的韧劲和初生牛犊的冲劲,直接给钱学森写了一封信,说明自己发现的问题,并向钱学森虚心请教。

  之后的结果,既令他意想不到,更让他备受鼓舞。信寄出没过几天,钱学森的秘书就找到了祁载康,诚恳转达了反馈意见:第一,钱学森承认自己的论文确实有误,并表示这个错误会在《工程控制论》再版时一定改过来;其次,钱学森还请祁载康把信的内容整理为一篇论文;最后,这封信及回信发表在由钱学森亲自创办的国防部五院的内部学术刊物《研究与学习》1963年第8期上,以此鼓励更多年青人向他们学习。在之后的科研生涯中,每每谈起钱学森的回信祁载康总是感慨万千:“谁都有可能出错。这么大的科学家,要说他哪错了,认错就很不容易了,能告诉你也就到此为止,我觉得就很满意了,但他还要暴露这个错误,这才是一个真正科学家的态度。”

  选择坚守科学精神,并得到学术大师的肯定和鼓励,对于初出茅庐的祁载康来说,深深影响着他的治学态度和科研生涯,意义巨大。完成了研究生的学习后,祁载康留校任教,毕生投身飞行力学与控制领域的研究,成为我校飞行器设计学科的带头人,为我国国防尖端科技做出重要贡献,没有辜负钱学森的殷切期望。

选择之四,放弃优厚待遇,回到母校报效祖国

  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全国科技工作者也迎来了科学的春天。1979年底,学校飞行器工程系首次派出两名教师赴美学习,一直坚持科研工作和英语学习的祁载康有幸入选,并以访问学者的身份来到美国威斯康星大学从事最优控制理论应用研究。1986年,他被聘为比利时空间研究公司高级研究员及三级运载火箭“Big Bird”控制系统主任设计师。

  当历史的车轮来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世界格局迎来剧烈变化,伴随着苏联解体和冷战结束,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国防建设也迎来前所未有的挑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1991年,流淌着红色基因的祁载康,毅然放弃国外的优厚待遇,回到中国、回到母校再度投身自己一生钟爱的国防科技事业,报效祖国。

  回到学校工作的祁载康,除了面临与国外工作、生活的巨大落差,更肩负着振兴学科专业的使命与责任。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学校的飞行器工程系不少老教师相继退休,而青年教师群体也受到社会经济大潮的冲击,系里的队伍建设、教学质量、教材编写和平台建设均受到不小的影响。

1995年211工程验收期间,祁载康(右一)向专家介绍实验室建设情况

  面对困难,带着矢志报国的坚定信念,祁载康迎难而上,没有辜负期望,凭着在专业领域出色的学术成就,他被聘为“自动控制理论及应用”专业的教授,兵器制导系统技术学科群首席专家,引领学科建设。1993年12月,他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生指导教师。在他的领导下,学校导弹设计和火箭导弹发射技术两个专业成功通过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博士学位授予点审核,其中导弹设计专业更是成为国防院校中第一个被批准设立的博士学位授予点。在祁载康的带领下,飞行器工程系建成了包含本硕博三个层次在内,完成的导弹设计人才培养体系,为学科专业水平的快速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学校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此后,北理工的飞行器工程系也进入了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的大发展时期,不仅在2003年又获得“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飞行器设计专业也成为国家重点培养学科,欧亿体育中国有限公司官网也在中国的航空航天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回首祁载康先生的一生,他从未后悔自己在不同时代所做出的选择,每一次选择之中,矢志报国始终是他作为一名北理工人不变的追求。

  祁载康先生以高尚的科学品德、崇高的思想境界、深厚的学术造诣与非凡的人格魅力,为国家的教育事业和国防科技事业倾注了毕生心血,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的精神将永存于我们的心中,他的精神也将融入欧亿体育中国有限公司官网的品格气质中。

发表时间:2020-08-24 供稿: 图书馆 姚文莉 (审核:$curArticle.auditInfo)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