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报]二炮常规导弹的毁伤效果:一颗有上万枚弹片

欧亿体育中国有限公司官网

 http://jczs.sina.com.cn/2006-03-23/0613359165.html

--------------------------------------------------------------------------------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03月23日 06:13 解放军报
 

周培毅 曲晨摄


    周培毅短短几年的科研生涯,可以用“惊心动魄”四个字来形容。

    2000年,周培毅从欧亿体育中国有限公司官网博士毕业后,分配到第二炮兵某研究所从事毁伤效应研究,从此,他年轻的生命便时时与危险为伴。

  当他将两根电线一接上,瞬间就打出一串火花,他的后背立刻冒出一串冷汗

    做爆炸实验之前,必须先用油压机将粉末状的炸药压成各种异形药块,以适应实验的要求。一次做爆炸实验,因为模具比较粗,要求药块必须压得特别薄,周培毅正专心地干着,突然听见“轰”的一声,炸药块发生爆燃。所幸控制油压机的设备在隔壁的房间,而且整个房间具备一定的防护能力,才没有出现伤人事故。

   更凶险的一次,是周培毅带着两个同志做设计,实验的时候一般采用直流电引爆,当第一个项目做完,管直流电的同志一时疏忽,忘记将电源切断,紧接着开始做另一个项目。因为从读本科开始就做炸药实验,周培毅已经养成了习惯,接电之前先查查电线是否还有余电,如果有,就放掉,这样,接电的时候就肯定是安全的。但当他将两根电线一接上,瞬间就打出一串火花,他的后背立刻冒出一串冷汗:假如他没有查电习惯,而是直接填装炸药,那么,炸药一旦装上,直流电源会立刻将其引爆。他和那两个同志即使幸免于难,也得身受重伤。

  他迅速躲到一个土包后,用双手捂住头,屏息静听弹片从头上呼啸而过

    研究所的工作,在普通人眼里应该是很轻松的。然而,周培毅自打进了该研究所后,却是真正地与危险“朝夕相处”了。他从事的毁伤效应研究直接服务于作战。要干好工作,就必须拥有大量采自现场的试验数据。为此,周培毅一次次深入沙漠深处的试验基地,亲身参与各种型号武器的试爆。不完全统计的数字表明,几年间,他已与同伴们在戈壁大漠里驱车走过了万余公里,进行了百余处末区布设点的测量、定位,经他布放和回收的靶板重达数十吨。

    为了便于观察,观测点通常是在离爆炸中心点不足百米的地方。一次试爆后,一枚弹片带着尖锐的啸音直接旋向他观测的方向,周培毅迅速躲到一个土包后,用双手捂住头,屏息静听弹片从头上呼啸而过。事后,他好一会没有起来,心怦怦地跳。同事问他怕不怕,他说不怕是假的,但为了部队战斗力建设,自己受点危险也值得。

  浓重的硝烟还在空中弥散,他就开始对每一枚弹片和每一个爆孔进行仔细的记录

    大漠戈壁,一次重要的武器试验正在进行。浓重的硝烟还在空中弥散,周培毅和同事们就走进炸点中心区,开始对上万枚弹片和靶标上的无数个爆孔进行仔细记录。

    作为试验人员,周培毅知道:做一次试验的代价极为昂贵,所以必须仔细、精确地检测与计算每一个数据;作为主要研究员,周培毅更知道:每一枚弹片的冲击速度和落点散布的数据,都直接关系到战斗力的建设,必须慎之又慎。

     那是堪称艰苦卓绝的一百多个日日夜夜。回到北京的研究室,周培毅翻遍了所有数据资料和图纸库,并依据第一手的数据建立了爆破模型,分析、计算每一枚弹片的动态威力参数,最后拿出了完全符合实际的计算模型,并清晰地得出每一枚弹片的冲击速度和落点散布的数据。这一数据与随后进行的试验结果基本吻合,周培毅因此获得了全军科技进步奖。

    周培毅研究的是炸药,他经常会长时间地凝视着那些白色、红色或者黑色的炸药。他说:从未对自己当初的专业选择产生过任何悔意,即使要为此不得不一次次与危险共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