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理工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讨会”
发布日期:2017-11-02 供稿:马克思主义学院 卢鑫 摄影:李书华
编辑:李书华 审核:李德煌 阅读次数:为加强学院教师学习十九大报告精神,提升教师队伍的学术水平,马克思主义学院于10月27日在中关村校区召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讨会”。马克思主义学院常务副院长李林英教授、党总支书记李德煌、副院长刘新刚教授以及我院部分青年教师参加此次研讨会。
学院常务副院长李林英教授在研讨会上强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未来一个时期全党的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学院充分发挥研究宣传的职能,通过不断深入研讨,产生一组具有高水平的文章,代表欧亿体育中国有限公司官网对十九大报告进行回应。随后,青年教师就各自阅读党的十九大报告的心得体会进行了交流。
青年教师李永进认为,十九大报告充分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在“理论体系”上与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的关系,二者在“价值体系”以及“话语体系”上也有较强的学理联系。所以,可以从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毛泽东思想联系的角度回应十九大报告。
青年教师宋珊珊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认为十九大报告中的观点对于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十九大报告中“发展”、“联系”,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转变,全面开启新征程的观点,对于阐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关于“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等相关章节的教学具有帮助。
青年教师李京认为,十九大报告阐释了社会主义国家走向现代化的“中国方案”,为全球后发国家的现代化道路提供了“新选择”。报告传递了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是中国的最大优势的观点,展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因此,可以从中国取得的现代化成就及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联系的角度阐释十九大报告。
青年教师宋磊认为,近几年来中国共产党在加强国家法治建设,加大打击贪污腐败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以此为切入点阐释十九大报告中“法治”和“反腐”部分的内容。并且,俄罗斯学界对十九大报告中关于“新时代”的提法等问题具有较大兴趣。并且,可以比较苏共十九大和中共十九大,阐述中共十九大的特殊性。
青年教师祝猛昌认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对于全球的政治建设,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等问题提供了新的选择。
青年教师赵亮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十九大报告中的关键词。“共同体”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可以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开发相关的理论资源。此外,可以从价值观、历史观的角度探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问题,并结合自己的课题研究,对当前社会上所出现的历史虚无主义问题进行批判。
青年教师戴贝钰认为,十九大报告对于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有诸多论述。在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时代,价值观对于促进社会主义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价值观产生实际作用需要有情感上认同,利用新媒体技术和中国传统文化,形成社会对于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情感认同”。
李林英教授在每位青年教师发言后进行点评,基本上肯定青年教师在学习十九大报告上的积极性,认为要在当前中国运用社会主义制度在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等领域取得诸多成就的情况下,各位青年教师发挥自身优势,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教学手段,将十九大报告精神传递到思政课堂中,并向国内外发声,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模式,并最终产生“情感认同”。并且,学院作为“双一流”大学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应及时回应党的十九大报告。李院长号召大家运用本专业的知识理论,将此次研讨会上的心得体会进行整理,以文字稿的形式呈现,以便在后面的学习中通过文字的形式展开进一步的讨论,并争取通过进一步的学习和完善,将理论学习成果发表到主流媒体上。
李德煌书记总结道,此次研讨会特别有意义,而且是及时和有效的。一是将学院关于十九大报告的学术研究工作部署下去。二是加强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对十九大报告的研讨和交流,能够敦促我院青年教师加强理论学习,深入挖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资源,希望各位青年教师在学习中找准符合自己的学术发力点,用大众化的语言将观点表达出来,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一批学术成果,从而系统地提升学院整体的学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