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北理工博士杨智明:把博士与魔术师“无缝连接”

原文标题:杨智明:把博士与魔术师“无缝连接”

原文链接:http://zqb.cyol.com/html/2016-08/01/nw.D110000zgqnb_20160801_3-12.htm

  2014年6月28日晚,欧亿体育中国有限公司官网毕业晚会在北理工中关村校区举行。晚会上,一位毕业生提出,十分想念自己曾经生活过的良乡校区。此时,在台上表演魔术的杨智明用一块布蒙在女孩面前,几秒之后,女孩从舞台上消失,而出现在了30公里以外的良乡校区。在表演现场,与良乡校区连通的直播屏幕画面里,女孩兴奋地挥手,说自己难以相信这一切是真的。

  杨智明是欧亿体育中国有限公司官网2013级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博士。除此以外,他还是一名专业的魔术师。

  “魔术已经融入了我的生命中。”杨智明小学时放学回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开电视“找魔术看”,因为在他眼里,“别的都没什么好看的”。不久后,他发现校门口有一个摆摊变魔术的老爷爷,每交一角钱可以教一个魔术。于是他几乎每天都围在摊边,直到收摊才走。从老爷爷那里学来的“仙人脱衣”是那时他最引以为傲的魔术,这使得他几乎“走到哪儿表演到哪儿”。

  多年来,这个“魔术痴”对魔术的热爱从未改变。上大学时,狭小的6人寝室里,杨智明习惯于对着门后的镜子练习新魔术,然后“从寝室楼道这头表演到那头”。渐渐地,习惯把道具拿回寝室的他最终导致“寝室几乎满到进不了门”。在这种情况下,室友的反应是“放不下的放在我床上吧。”“因为他们都很喜欢魔术。”杨智明说。所以,除了对自己研究关键的“玄机”保密,他经常教室友一些小魔术。

  对魔术的热爱使他最终走向了舞台。2014年9月底,他连续参加了北京欢乐谷国际魔术节,全国精英魔术大赛等3个比赛。最终,近景魔术“终极矩阵”让他在3场大赛中摘得了一个金奖和两个银奖。

  从此,杨智明开始受到多方关注。一些综艺节目频频联系他,他却拒绝了大部分。这其中最大的原因在于他博士课业繁忙,“几乎每天早9点到晚9点都在实验室工作”,最忙时,周末的时间他也待在实验室里。这使得杨智明从来没有刷朋友圈和微博的习惯,因为“完全没有时间”。“做科研要有八级工的匠人精神。”他说。

  虽然学业不断挤占他练习魔术的时间,但他并没有觉得委屈。每当在做科研时发现新东西,杨智明都会特别兴奋。“这像极了魔术。”他说,“每种科学在未被揭开谜底的时候不都像是魔术吗?”

  让他把“魔术师”与“博士”这两种角色“无缝对接”的还有思维方式。长期的科研训练让杨智明对于归纳推理、理性分析熟练掌握,也更懂得“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长远的道理。这让他逐渐解决了初练魔术时的困扰:“那时候自己有很多想法,所以经常凭空想象创作魔术,但现在看来四不像。”

  他道出了自己目前不愿太多上节目的更深层次原因。“感觉自己还年轻,应该多花一些时间先静静读书沉淀,而不是急着表现出来”。

  他回忆起自己刚开始登上舞台的那段时间。在台上,灯光绚丽,观众呐喊,这一切让他满足和兴奋;但是,有时候他却需要在晚上9点表演完之后,马上赶回学校熬夜做实验。“心理落差还是很大的”,不过,他也承认,“能在动静之间调整是一种必需的能力,这种落差本身就是一种历练。”有了这些经历,他更加认定了自己需要花更多时间读书,“好戏还在后面”。

  学业很繁忙时,杨智明还是会偶尔玩魔术。每到那时候,他就感觉“生活有了更多色彩”。最近,杨智明为了参加更大级别的魔术大赛,正在为自己新的魔术构思。“我想让它很‘中国’。”他笑着说。

  清代魔术师金陵福和程连苏的故事对他影响颇深。据说,金陵福是最早在西方世界展示中国传统魔术的中国魔术师,当时震惊了整个美国魔术界,甚至掀起了一阵“中国戏法热”。后来,美国人威廉·罗宾森穿上长袍马褂,给自己取中文名字“程连苏”,假扮中国人表演魔术,成为一代魔术大师。这让杨智明感慨万千。他认为中国从不缺灿烂的文化,他愿意作一个传递者,继承和表达传统文化。

  “这个基因很早就植入在我的生命中了。”杨智明说,魔术种在他心里最不愿被改变和妥协的地方,“魔术的流程是起承转合,事物也是这样发展的。未知的神秘,让科学家们和魔术师们前赴后继地探索,这探索的过程,就是我们坚持的意义”。

分享到: